人物专访

从小贩到作家—曾任会馆副文教股长

 “呜…”船来了。 当时只有14岁的杨宝泉(同安会馆副文教股长)跟随父亲登船, 将热腾腾的咖啡、茶、面包、饼干等卖给船员和乘客。 这是1952年的事。 当时正值朝鲜半岛内战。 支援南方的美国船只,载了军人前往朝鲜半岛,在新加坡短暂停留。 宝泉和父亲就当起了海上小贩, 也就是马来语中的Jaja。 海上小贩售卖日用品、文具、食物给船员, 因为顾客来自五湖四海,所以还得懂得换算不同国家的货币。他们可说是靠船吃饭的一群。 海上小贩工作辛苦, 一年后, 宝泉和父亲就换到陆地上工作,当起了流动小贩。         50年代的新加坡, 酬神戏还是挺盛行的。 有戏台的地方,就可以看到流动小贩的踪迹。宝泉和父亲当时就是在戏棚下,摆摊子售卖烤鱿鱼和豆干包。 不过, 对年仅15岁的宝泉来说, 那也是一段苦日子。 因为一连几天的酬神戏如果在乡间演出, 他就得在外过夜, 碰巧戏棚搭建在坟场旁,他就得与死人同眠, 还得忍受蚁兽蛇虫,刮风下雨, 一点也不好受。     这样的日子又过了一年。16岁那一年,宝泉开始同文字接触。 他进入了印务馆,从排字员做起,后来也做校对。 70年代, 宝泉进入《南洋商报》 ,除了排字校对, 也从事广告招徕。         1980年到2005年间, 宝泉不但创立了《金泉广告》 , 也做起饲养牛蛙的生意,并且在峇淡岛南部深海海域, 兴建“佳美韵”奎笼提供住宿和钓鱼服务。 这是他的事业高峰期。     其实, 生意归生意, 喜欢与文字为伍的宝泉,从没有忘记写作,写诗填词。 而宝泉与妻子鹣鲽情深 ,在妻子于2000年逝世后, 还特意为她出版了纪念专辑。   …

会员博客

组屋区生活—HDB Life

作者:林友赏     今日的新加坡,人们大多数住在组屋区里,到处是一栋栋的高楼,家家户户都有水电供应。人们共用水龙头洗衣、冲凉,点燃煤油灯照亮陋屋一角的情景,早已远去。     宽阔的马路取代了乡间弯弯曲曲的小路,马路旁组屋建得密密麻麻,和私人公寓不同的是,人人都可以随意进入,保安情况一般良好。     和独立前相比,穷人减少了,居民一般上是新加坡公民。这些年来,涌入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客。人们一般上的收入增加了,物价却暴涨了许许多多倍。     家家户户一出门一入门,就马上关门,一些人变得有钱,但欠缺的是同情心和睦邻精神。养宠物狗是一些人的时尚,鸡声早已成了绝响。人们“自由”往来:许多人(包括在下)对老邻居所知有限,甚至是一无所知!人们出钱出力,创办自己的学校这等“傻事”,几乎都由政府包办了。     只要你有地方,种种花,没问题,种菜则是居民委员会的独家本领,养猪养鸡嘛,就别提了。和过去不同的是如今一般的人家,不用等到过年、过节,才有鸡肉吃,吃鸡饭早已是等闲事了。     人们崇尚各种信仰,有些民间习俗走向商业化,生机勃勃;有些则没落了。一有歌台上演,还可以看到人山人海的场面;看街戏的人,则寥寥无几。只要你花费得起,不用等到春节期间,天天都可以穿新衣服。燃放爆竹这等玩意儿,在被严禁了多年之后,如今已“放宽”了尺度:春节期间,牛车水的一个重头戏,就是燃放爆竹!     居民多以华语、英语、方言问候、交谈。方言绝处逢生,还有一定的“市场”,其亲切感,仍不减当年!     一般人都精打细算:多子多孙多福,敢敢生!天生天养的年代,早已是陈年往事!       “野孩子”很少,关起门来自个儿玩的孩子很多。孩童早已和高科技成了好朋友。在水沟边、草丛间、泥地上……,玩得不亦乐乎的宝宝难得一见……。 如今时过境迁,有人欢呼今日不同往日!有人感叹今日不如往日!

会员博客

闲谈薄饼

余经仁         在新加坡,薄饼是大家熟悉和喜爱的小吃,这里大多数的小贩中心,都有售卖薄饼的摊位。本地好些餐馆,甚至把薄饼列进菜单,可见它受欢迎的程度。         薄饼是咱们同安人所发明,经久传下,已经成为福建人著名的一道美食,包薄饼和吃薄饼,也是福建人的传统习俗。不过,对比起本地和同安的薄饼,两者显然有很大的差别。         我们新加坡的薄饼,馅料可以多达十几种,它有包菜、豆干、红萝卜、四季豆、沙葛、蒜仔、腊肠、虾肉、豆芽、三层肉和香菜等等,另外还有佐料如甜酱、花生酥、辣椒酱和蒜酱。         至于同安的薄饼,馅料相对的就少许多,它主要是豆干、红萝卜、四季豆、沙葛、筍、芹菜、蒜仔与三层肉,这些馅料只干炒,而最大的特色,是裹以香喷喷的糯米饭(俗称油饭)。         这种包糯米饭的正宗同安薄饼,在新加坡,似乎已消失无踪。幸好,我会馆会员黄完女士就擅煮各种同安小吃,包括同安薄饼在内,这不但让我们有机会见识正宗的同安薄饼,也无需千里迢迢远赴家乡,就可以吃到这道美食。         黄女士生于同安、长于同安,1993年时前来新加坡。         据她说,她自幼时,就跟着母亲学烹饪,结果学得一手好厨艺。移民来新后,她也把厨艺“随身”一起带来。         黄女士是我会馆总务沈武平乡贤的夫人,平时也随武平参加会馆各项活动,为此,她经常就弄几道同安美食,招待乡亲和朋友,让大家吃得津津有味,享尽口福。          《联合晚报》美食记者许瑞霞曾品尝过黄女士烹煮的同安薄饼,对这道美食留下深刻印象。         她说,同安的薄饼馅料显然较少,以干炒的方式呈现,特别芳香。         她最欣赏的是夹裹着糯米饭这样的配搭。         她说:“薄饼与糯米饭的配搭十分独特,口感很好,另外,它有极大饱足感,一卷吃下后,基本上就填满肚子了。”         顺带得一提的是,烹煮薄饼,不论是本地或同安的,准备起来,十分费劲和考功夫,一是需要采办各种馅材,而且需要切得细、切得薄,如果不够细薄,口感就差了,本地的薄饼,更要慢火焖煮多个小时。         所以,当有一天你受福建人邀约吃薄饼时,那你就知道,你在主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最尊贵的上上宾,因为只有贵宾,才会受邀吃薄饼的礼遇。 左上图为:黄完女士烹煮同安薄饼,招待朋友品尝。 右下图为:同安薄饼馅料,左起薄饼皮(顺时钟)、油饭、三层肉、豆芽和薄饼菜。

人物专访

会看成相的德士师傅—第39届副福利股长蒋福励

德士师傅不只把客人载到目的地,也得会看人,确保乘客路途愉快。     驾驶德士十年,65岁的同安会馆副总务蒋福励是这么看待德士师傅的工作的。客人上车后,他会问对方要走哪一条路到目的地, 并尝试同客人聊天,以打破隔阂, 确保客人旅途愉快。 不过, 他也必须懂得观颜察色。如果客人不愿开口,他就必须懂得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静默。     驾驶德士之前, 福励在一家电脑公司当销售员。在那里,他学会了同顾客相处之道,并懂得如何应付难缠的顾客, 确保自己不会被脾气坏的顾客影响心情。     福励曾经接到一名顾客电召, 要从蔡厝港前往加东购物中心。 他依约前往载客,结果等了20分钟,一名妇女和她的女佣才出现。 他问妇女要走哪一条路到加东,对方说随便。结果他选择泛岛快速公路朝向巴耶礼巴的方向行驶,刚好那一天,途中经过好几个交通灯都得停下,结果抵达时,妇女用三字经怒骂他。然后她说要使用NETS还钱,结果是账目无法通过。最后妇女在怒骂声中把车门一甩,钱也没给就扬长而去。后来福励跟同行聊起,发现他们也碰到过这一名妇女,以同样的手段坐霸王车。     最近德士收费上涨, 福励就遇到过有顾客借故指他走错路,不愿还钱。 “我们无法选择搭客,所以得学习看破、放下、随缘。”信奉佛教的福励认为,千万别让压力影响心情,更别让上一名搭客的怨气,影响到下一名搭客。         福励记得入行不久,他载到一名孕妇,对方要去竹脚妇幼医院。上车不久,孕妇感觉阵痛,刚好这时有交警经过,福励急中生智,叫交警帮忙开路, 让孕妇很快抵达医院。就在妇女被人从德士转移到担架上时,宝宝也迫不及待降临,让福励至今难忘。     过去40年,福励每天从不间断、早上五点左右就开始练太极。 对他而言,作为德士师傅要保持健康需要自律。 他的秘诀很简单:吃饭时间吃饭,别憋尿。他说: “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不过,一些同行有时为了多赚钱,忽略了健康。而身体状况不好,怎么能确保驾驶安全?”     除了打太极,福励也爱唱卡拉ok ,并喜欢在星期日到会馆唱歌。自1970年代就加入会馆和互助部, 福励有丰富的社团经验。对他而言,会馆要蓬勃发展,理事之间必须互相扶持,避免泼冷水。 就像驾驶德士,司机不只需要敬业乐业,也需要互相帮助。 The cabbie who reads faces This cabbie is not only a driver but …

会员博客

同安薄饼

蒋黎金        薄饼是同安的美食, 饼皮很薄而且很柔韧, 油而不腻, 美味可口。每当农历新年,三 月节,清明节时同安人便有吃薄饼的习俗。       同安薄饼特别之处是除了菜肴, 还包有糯米饭, 这主要是令人吃了会饱, 同时可用糯米粘住薄饼皮的接口, 使里面的菜肴不易掉落         据说薄饼是同安人发明的。 相传在明朝的时候,同安人蔡复一(1577-1625)出任湖广军务总督,时常整日批阅公文,忙得整天没时间吃饭。 蔡夫人很担心,若长此下去,丈夫的身体一定会饿坏,于是她便想出个办法,用面皮包着菜肴,蔡总督便可右手握笔,左手拿着薄饼,边吃边写,这样就不会妨碍他办公事。 后来吃薄饼就逐渐流传开来,更成为闽南的家常菜了。 每当过年过节,家家户户便兴起吃薄饼的习惯, 大家围坐一起,用面皮包着各种菜肴,自包自吃,表示全家美满团圆的意思。                               Tongan Popiah (Spring Roll) Chiang Lay Kim Popiah is a Tongan delicacy. The texture of the skin is thin, soft and …

与外宾交流

我会馆74人回乡共襄盛举

 我会馆的74名理事、会员与眷属,12月1日到5日回返同安故里,参加第10届世界同安联谊大会。  这个旨在促进乡谊的大会五年二度举行,由于是由家乡主办,意义特大,一共吸引了全球近1000名乡亲参加,他们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多个乡会。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海丝路 同安情》,以配合中国当前“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策略,同安在古时代曾是海丝路的一个节点。  我会馆的代表团是分两路前往,第一团49人在11月28日出发,先往潮州与汕头两地旅游;第二团25人则在12月1日飞厦门,两路人马最终在同安的京闽盛之乡温泉酒店会合;盛之乡是大会指定的六家住宿酒店之一。  本届大会节目活动紧凑丰富,从经济论坛、摄影展、民俗展演、文艺晚会,参观厦门自贸园区、同安滨海新城、旅游景点到品尝美食,概括商业、文化、艺术、旅游,一举让与会者了解祖籍地的投资商机、建设发展和旅游设施。  在这次的会议中,大家在各个场合都有机会与世界各地的乡亲会面,遇上旧雨,彼此互相问候,碰到新知,则互递名片,一时乡音处处,乡情切切,让人倍感温馨。  欢愉的日子在忙碌的活动中过去,三天之后,乡亲们又得收拾难舍的心情,向故里告别,向乡亲们道珍重再见。  这次的会议,乡亲们对东道的热情都深表赞赏,各个环节如接机、酒店住宿、节目安排也都满意,唯一感觉瑕疵的是惜别晚宴,由于是分开在各自的酒店举行,缺少了惜别依依的气氛。    第一次参加世联会的会员吴清耀(76岁,退休工程师)在接受《同安网站》访问时,对可以参与其盛感到兴奋。他是定居在新加坡的印度尼西亚土生华人,这是他第一次参与华社和讲华语社群的活动。  他说:“我过去曾经到中国旅游多趟,但从来没有一次,能够让我这么深深感受和体验到中华文化。像到焚天寺、罗汉山、梅山等名胜,尽管我不熟谙中文,但在实地参观后,可以领略到中华文化的精深广博。”  当中,他最欣赏的是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的演出,他给予的评价是世界级的水平。  他因此形容此行是大开眼界,也让他深扣着中华文化的大门。  “我回国后,将把此行所见所闻发表在博客上,好让自己的家族和其他友人共赏。”   这次的代表团,是由我会馆主席张子杰亲自带领,这是张子杰第一次以主席身份率团参加联谊大会。他此行也带同夫人谢璧珍医生(75岁)、儿子贻敏(45岁)与孙子谋峰(5岁)同行。  谢医生在受访时表示,她这次随团,一是给夫婿支持,二是要顺道了解中国政府倡议的“一带一路”经济策略。  至于把儿孙一起带来,也是要让他们及早认识中华文化。  他们此行也回到乡下的祠堂祭祖,使得回乡行意义更加深远。  张贻敏在受访时表示,他对中华文化其实也深感兴趣,所以在美国大学毕业后,曾到中国自助旅游了两个月,目的就是要接近中华文化。现在能够随家人一道来,收获是挺丰富的。  值得一提的是,总务沈武平在这次的工作中,积极发挥了他的影响力。  我会馆代表团这次有一个特别行程——参观同安竹坝农场,就是由他争取与安排。竹坝农场是1960年印尼发生排华事件后归国华侨定居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开荒垦殖,最终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农场,会员也同时参观一家酿酒厂,了解米酒的制作过程,两项活动都深具教育性。  另外,团中一名团员因为跌倒骨折,也是由沈武平密集联系,最终在极短的时间内安排留医并动施手术,团员现在已在康复中。  这次出行,副交际股长黄和汀则全场负起摄影任务,举凡会议、活动、宴会,他都扛着重甸甸的照相机,穿梭其间,努力把最重要的一刻捕捉下来,以为会馆留作珍贵的记录。黄和汀劳苦功高,应记上一笔。  这次出席大会,随行的理事还有两位会务咨询林树南与王金榜、三名副主席汪家裕、林建和与陈皆成、正副总务沈武平、洪旭与陈汉栋、正副财政曾英庭与林成基、文教股长余经仁、国际关系股长朱长辉、正副交际股长林平仲与黄和汀、康乐股长陈瑞成、理事蒋黎金、林丽霞和黄秀琼。  大会在结束后,半数团员回国,一部分停留在家乡探亲谒祖,另一部分人则续程到附近旅游。  另一方面,马来西亚同金厦联合总会已经成功申请到下一届联谊大会的主办权,将在2018年连同马国的其他同乡会承办第11届的联谊大会,作为毗邻的我会馆与常设秘书处,也为此感到荣幸。总会长郭明发在接下大会会旗时矢言,他们将办好大会,不会辜负乡亲的期望。    (余经仁稿于2015年12月中) 1:我会馆主席张子杰受邀在开幕式上致辞。2:这是开幕式的会场,场面十分盛大隆重。3:开幕式上,我会馆的三名团员认真听讲,左起洪旭、林成基、陈皆成。后排左起是陈安全与陈汉栋。4:开幕式结束后,我会馆全团团员在会场前集体合照。5:我会馆代表参加海丝经贸论坛,左起汪家裕、曾英庭、陈汉栋、朱长辉、林建和、张子杰夫人谢璧珍医生、洪旭、林成基与余经仁。6:我会馆主席抵达海丝经贸论坛会场时,接受当地厦门电视台访问,其他人左起是副主席林建和、会务咨询林树南与副主席陈皆成。7:我会馆总务沈武平(右)代表联谊大会常设秘书处,在顾问团扩大会议上发表筹备报告。左是会务咨询林树南。8:马来西亚同安金厦联合总会成功申请到下一届联谊大会的主办权后,邀请我会馆主席张子杰(右五)与总务沈武平(右四)一起合照。右六是联合总会总会长郭明发。 1:在竹坝农场,团员兴致勃勃参观农场内的高科技种植场。2:团员(左起)江丕显、谢璧珍医生(主席张子杰夫人)、孙子张谋峰、会务咨询王金榜、张子杰与吴清耀细细了解蔬菜的培植过程。3:到访华侨酿酒厂,厂长李添贵(左二)亲自接待,引导大家参观。4:在酒厂内,团员近看米粮如何发酵,了解酿酒过程。 5:印尼国籍的吴清耀团员(右二),在异乡碰到老乡——酒厂厂长李添贵(右一),难免要多聊几句,负责报道活动的团员余经仁(左二)赶紧作笔记,左一是总务沈武平;参观竹坝农场也是沈武平费心安排的知识性观光节目。6:参观酒厂后,团员还有机会品尝刚生产的米酒,大家禁不住要对酒干杯。左起黄完、陈汉栋、蒋福励、陈皆成与曾英庭。7:在有故事的餐厅,也就是竹坝农场的南洋生活馆,会务咨询林树南留影作纪念。8:团员陈瑞成沿途都拿平板电脑摄影,现在这对最佳夫妇档也被拍入照片中。 9:竹坝农场的居民何定华(左三)带领印度尼西亚的同乡,呈献歌曲欢迎来宾到临。10:表演结束,团员受邀加入与居民共舞,看团员们跳得多开心起劲。11:归侨史迹馆内展出的文物——新加坡人旧时使用的铝锅。12:参观结束,全体团员在归侨史迹馆前留影。  (黄和汀摄)

与外宾交流

中国厦门海外联谊会来访

1、厦门市海外联谊会常务副会长蔡林娜女士(穿黑衣者)一行四人与会馆主席张子杰(右三)、会务咨询林树南(右四)等诸位会馆理事在会馆会议室亲切交谈。 照片说明: 1、厦门市海外联谊会常务副会长蔡林娜女士(穿黑衣者)一行四人与会馆主席张子杰(右三)、会务咨询林树南(右四)等诸位会馆理事在会馆会议室亲切交谈。 2、宾主于会馆大礼堂互赠纪念品。右起会馆理事黄和汀、余经仁、王金榜、沈武平、林树南、张子杰、蔡林娜、陈立人(陈嘉庚先贤长孙)、陈雪红(集美学校)、王铮铮(集美学校)、吴蔷(厦门海外联谊会)、林建和、汪家裕、曾英庭、王凯旋、蒋黎金 为加强与新加坡社团的联谊交流与合作,厦门市海外联谊会的一个四人代表团,本月25日前来我会馆访问。   代表团是由联谊会常务副会长蔡林娜率领,其他团员还有联谊会秘书吴蔷、集美学校委员会资产处处长王铮铮和集美学校委员会联络处经济师陈雪红。陈嘉庚先贤长孙陈立人也陪同前来访问。   代表团一行当天傍晚在抵达会馆时,获得主席张子杰及其他理事热烈欢迎,宾主就会馆事务、活动、经费来源、年轻人接班等课题交换了意见,彼此也互赠纪念品留念。晚餐时间,代表团受邀共进晚餐,在美酒佳肴中,宾主畅谈更欢。   晚宴结束后,大家也相约下周再见,这是因为世界同安联谊大会12月2日起一连三天在同安区举行,大会虽由同安主办,但厦门市海外联谊会也参与指导与协调工作。   代表团此行在新加坡,也走访福建会馆、厦门公会与怡和轩俱乐部。结束新加坡的行程后,它续程飞往马来西亚,访问吉隆坡、怡保和槟城的社团。       (余经仁稿于2015年11月底)

会员博客

甘榜生活—Kampong Life

作者:林友赏     时光回流到五、六十年前,新加坡人大多数住在甘榜里,到处都是亚答屋、木屋,除了少数人家有水电供应之外,人们共用水龙头洗衣、冲凉,点燃煤油灯照亮陋屋一角。     乡间小路弯弯曲曲,木屋却建得密密麻麻,除了水神、火神,连“马打、大狗”都不敢随意深入。 当年穷人多,有许多是过番南来的新客。人们一般上收入很少,没有的是钱,有的是同情心、睦邻精神。人们出钱出力,创办自己的学校、庙宇。     白天不必关门,鸡犬之声相闻,人们自由往来。     只要你有地方,要养猪养鸡、种花种菜,没有人会阻止你!     人们崇尚民间习俗、信仰。一有街戏上演,人山人海。     居民多以方言、家乡话问候、交谈,其间偶尔参杂几个马来字。时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我们唐人……。”     一般人不懂得精打细算,多子多孙多福,敢敢生!天生天养!     “野孩子”很多,关起门来自个儿玩的孩子很少。没有电动玩具,没有电脑,甚至没有电视(机),男孩子在水沟边、草丛间、泥地上……,玩得不亦乐乎!女孩子玩跳绳子、拾石子 (five-stones)……。     如今时过境迁,有人欢呼今日不同往日!有人感叹今日不如往日! 注: 甘榜 :乡村 马打 :警员 大狗 :警长

与外宾交流

我会馆组团赴槟城展开友好访问

坚持“互相会面、加强交流”的理念,我会馆10月底再次组团出国展开友好访问。  这趟出访,是飞赴马来西亚槟城参加当地同安金厦公会成立92周年的庆典,这也是我会馆继9月前往古晋参与砂拉越金门会馆25周年庆后,又一次的外访活动。  我会馆与槟城的同乡会,整10年来已经没有这样“面对面”的接触交流,因此,在接获槟城同安金厦公会的92周年会庆邀请时,立即决定组团出访。  代表团一行10人,由主席张子杰亲自率领,其他成员还有正副总务沈武平与洪旭、正副财政曾英庭与林成基、文教股长余经仁与干事戴文雪、国际关系股长朱长辉、康乐股长陈瑞成和交际副股长黄和汀。  在10月31日晚举行的同安金厦公会92周年庆典,也同时庆祝青年团成立31周年与妇女组成立14周年纪念,晚宴在龙城酒店(Cititel)的中华餐馆举行,宴开20多席,参与者除外坡的同安或金门与厦门乡会乡亲外,家乡海外联谊会一个由翔安区统战部部长洪国平率领的六人代表团也恭临出席,使得场面更加盛大热烈。         席间,乡亲们有机会相会,自是兴奋不已,互相问候,一时乡音处处。酒过三巡,大家更是激情万分,时不时对酒痛饮,“兴啊、旺啊、发啊”之声不绝于耳,到了酒酣之际,许多人已情不自禁,要登台卡拉OK一番,借歌声倾诉乡情。   深夜,筵席终告结束,这时,原本欢乐之情,一下转变成离愁,在互道珍重再见声中,大家约好12月初故里再聚首;故里之约,是因为第10届的同安世界联谊大会,定12月2日在家乡的同安区举行,到时,全球的同安乡亲,都将集中回乡参加这个五年二度的恳亲大会。 展现浓浓乡情  槟城同安金厦公会这些年来,也面对接班人的断层问题,尽管如此,老干事们仍然努力不竭,希望把周年庆办得体面隆重。在过程中,理事们事事亲力亲为,好像接机送机,都亲自开车上下机场。除了正式晚宴,他们还加设欢迎晚餐、送别早餐,目的就是要确保乡亲们宾至如归。他们盛情款款,展现的正是同安人的深深情谊结。  当中的送别早餐,显然是东道费尽心思安排,他们选择在当地最富地方风情的关仔角进餐,这里濒临马六甲海峡海面,海风习习,景色宜人,让人心旷神怡,大家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品尝美味的风味餐肉骨茶,情景令人难忘。  对于这次的访问,第一次代表会馆出行的黄和汀,就表示收获良多。  他说:“平时除开会外,难得与自家的乡亲理事碰头,这次借出行机会,正好可以彼此同行共餐,不但建立好交情,对大家也有进一步的了解,这样,往后在推动会务时,当会有更大的默契。”  黄和汀是今年7月会馆选举后加入会馆成为新理事,他本身经营印刷业务,这次出行,由于适逢年底时期,工作特别忙碌,但仍然在百忙中抽空成行,他力求对会馆奉献之心,不在话下。   在此行中,部分团员也顺道走访槟城的多个名胜与景区,例如极乐寺、升旗山、关仔角、峇都丁宜海滨、七姓桥、老街文化区等等,对这个享有“东方之珠”盛誉的都会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对于槟城之行,戴文雪也表示,这次趁会馆访问,有机会到老街文化区走走,包括欣赏立陶宛画家的壁画,有助提升个人的文化内涵,确是乐事。      (余经仁稿于2015年11月初) 图片说明: 1:     在文化老区欣赏立陶宛画家最著名的姐弟骑玩脚踏车壁画后,同人不禁要一起在画前留影。2: 我会馆总务沈武平(右二)与乡亲在晚宴上拍照留念,左起是马来西亚金同厦公会总会长郭明发、中国翔安代表郭三温与朱延望。3: 我会馆主席张子杰(左)赠送纪念品予槟城同安金厦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