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馆活动 关于会馆

会馆三庆让人难忘

 9月24日,我会馆200多名乡亲会员与子弟,共聚会馆礼堂,见证新一届理事会宣誓就职与勤学奖助学金颁发仪式,同时庆祝传统的中秋节,度过一个欢愉难忘的夜晚。  这些年来,会馆的中秋节庆祝活动,都安排与勤学奖助学金的颁发仪式同日同场举行,今年连同理事会就职典礼,三庆一起进行,活动更见热闹,气氛热烈。  当天傍晚5时开始,好多会员乡亲就扶老携幼陆续到场,大家一边享用佳肴,一边闲话家常,场面温馨。  今年受邀主持监誓仪式的嘉宾王邦文乡贤在抵步会馆时,获得新主席张子杰率领的理事热烈欢迎,他随后与理事同人共进晚餐,对会馆事务也频频询问,诸多关心爱护,让理事们铭感心中;王乡贤也是我会馆顾问。  6时15分,就职典礼开始,在王乡贤监誓下,全体理事由张子杰带领,集体宣读誓约,誓言竭尽所能、大公无私与尽心尽力地为会馆与乡亲服务、为社会作出贡献。之后,同人一一在宣誓册上签名,整个庄严仪式才正式完成。  我会馆创立于1931年,这一届理事会来到第40届;本届理事会的最大特色,是一举引进了五名新人,他们当中还包括了三名女乡亲。  就职典礼结束后,中秋庆祝会开始,由副总务陈汉栋与青年股长蔡鸿达、副股长林俊融和干事蒋晓虹带领青年团10多名成员一起策划的节目,有歌有游戏有朗诵,场场精彩有趣,给全场一再带来欢笑声,掌声更是不绝。  陈汉栋与另一名同人洪健凯(副产业股长)负责主持节目,两人一唱一和、妙语如珠,大有“最佳司仪”风范。  庆祝会到尾声时,全场灯光熄灭,主持要求大家亮起手上的手机灯火,然后,就在大家摇晃着手机当中,一起唱出《城里的月光》,这场演出,气氛独特,把当晚的节目推向最高潮。  晚会的最后一个项目是颁发奖助学金,今年,一共有85名会员或子弟受惠,他们获颁的奖助学金金额,视在校的年级而定,介于300元至800元。我会馆自1988年起,每年就颁发奖助学金给予学术成绩优越和家境清贫的会员或子弟,至今已发放了近95万元。  今年奖助学金颁发仪式的亮点,要数陈圣霖一家四人了。陈圣霖(37岁)本身获颁大专组的奖学金,而三个7岁子女昱仁、昱名与昱文,则在小学组中得奖。  三个孩子又怎么年龄全都是7岁呢?原来,他们是三胞胎。  陈圣霖任职华侨银行环球财务商业管理副总裁,他是获公司保送考获芝加哥大学的硕士学位,由于成绩卓越,因此获颁奖学金。他的双亲当晚都在场观礼,在看到儿孙一起上台领奖时,喜形于色,老怀特别告慰。  庆祝会到晚上9时许,大家才在依依不舍的气氛中告别。  值得一提的是,9月份我国烟霾密布,庆祝会当天,空气污染指数(PSI)一度飙升超越300点,不过,它阻不了乡亲会员参与的热情,大家依时赴会,让人深受感动。  对于这次年轻会员同心合力策划节目,同人陈汉栋表示,这已是他们第三次参与(前两次分别是去年中秋和今年的新春团拜),大家有目共睹,他们合作愉快,表现出色,把节目搞得有声有色、多姿多彩。  他说:“如果这些年轻人保持这样的劲头,我们相信,会馆要有接班人,是指日可待了!”   (余经仁稿于2015年10月初)  第40届理事就职典礼照片说明: 1:会馆顾问王邦文乡贤抵步时,获得主席张子杰(右二)与总务沈武平(左三)及其他理事欢迎,左起蒋援朝、余经仁、林蔼能、叶鹏飞、洪旭与陈瑞成。2:王邦文乡贤(前左一)就坐,其他理事是张子杰、林树南、陈皆成、林蔼能与沈武平。3:理事排排就坐,聆听主席致辞,左起蔡鸿达、蒋晓虹、林俊融、林平仲、蒋福励、陈瑞成、朱长辉与王凯旋。4:另一排理事左起吴顺波、蒋援朝、沈庆裕、洪旭、叶鹏飞、戴文雪、林友赏与余经仁。5:张子杰主席致辞,希望奖助学金得奖人他日事业有成后,紧记饮水思源,回馈会馆社会。6:王邦文乡贤(左一)监誓,理事第一排左起三名副主席林蔼能、林建和、陈皆成、会务咨询林树南、主席张子杰与会务咨询王金榜。7:张子杰主席(右)赠送纪念品予王邦文乡贤。8:王邦文乡贤在监誓后,与全体理事合影留念。 中秋庆祝晚会照片说明: 1:陈汉栋(右)与洪健凯主持节目,两人一唱一和、妙语如珠,有“最佳司仪”风范。2:游戏“你会讲闽南语吗?”,发掘了能讲流利标准闽南语的小弟李光豪(12岁),原来他在同安出世,6岁才移居到新加坡。3:理新理事黄秀琼(右一,福利股干事)与两名千金江曦文、江倩瑜(中),一起举麦歌唱,江家两姐妹今年也是奖学金得主。 4:看到节目精彩处,理事林蔼能(左起)、蒋援朝、沈武平与曾英庭鼓掌表示欣赏。5:庆祝会场面,时不时引来全场欢笑与掌声。6:文教副股长叶鹏飞(右)看着女儿叶馨(中)唱歌唱得多起劲。7:《城里的月光》唱起时,大家在黑暗中亮起手机摇晃灯火,场面令人难忘。8:成功办了中秋节晚会,陈汉栋(中穿西装者)与青年团团员拍照留念。 奖助学金颁发仪式照片说明: 1:王邦文乡贤(右二)主持大专组颁发仪式,领奖者陈圣霖过后也代表全体得奖者致感谢辞。2:陈圣霖(右)一家四人一起获奖,成了颁奖礼上亮点,三个孩子左起昱仁、昱文、昱名与妈妈喻文丽一起留影。3:小学组奖助学金全体得奖者领奖后,与颁奖理事一起合照留念。 4:中学组奖助学金全体得奖者领奖后,与颁奖理事一起合照留念。5:初院、理工组奖助学金全体得奖者领奖后,与颁奖理事一起合照留念。6:大学组奖助学金全体得奖者领奖后,与颁奖理事一起合照留念。7:奖助学金全体得奖者领奖后,与颁奖理事一起合照留念。 照片说明: 1:本届理事会的五张新脸孔,左起黄和汀、林永吉、林丽霞、黄秀琼和蒋晓虹。2:两名新理事林永吉(右一,副康乐股长)和林丽霞(右二,交际股干事)负责接待工作。站立者是黄和汀(副交际股长)。3:得奖者蒋善郁同学及弟弟蒋海忠同学几年来连续赠送中秋糕点予会馆,感恩会馆多年的资助。

会员博客

一位宽宏大量的长者 —-忆李木源乡贤

蒋黎金 李木源先生生于1945年7月29日,2015年8月29日逝世,享年70岁。 他生前在佛教居士林服务了50多年,担任林长长达40余年。  他的死讯,媒体(电视台,电台,报章)都有详细的报道,我国总理李显龙先生也到他的灵前吊祭。火化后,据报道在他的骨灰里找到了百余粒的舍利子。 据说李木源先生早在1989年就得了晚期癌症,医生判断他只有六个月的寿命,但他没看医生,没吃药,也没有作任何治疗,只在居士林当义工,不拿报酬,一心念佛,六个月时间到了,李木源居然还活着,而且身体一天比一天好,经过检验,发现他的癌细胞已消失。 记得2004年居士林进行扩建,住在对面太平洋大厦的一位名人投诉建筑噪音扰人。当时我在国家环境局工作,我查看了记录,发现工地所发出的声音并没有超出所允许的限制,但李先生马上通知承包商,每日要等这位名人上班后才可开工;后来这位名人做出更无理和过分的投诉,指责居士林夜间诵经干扰了当地清静的环境;李先生怕我为难,马上在念经閣里装上冷气和隔音设备,这样念经的声音就不会干扰到邻居。由此可见李先生真是宽宏大量,处处为人着想。  阅读了理事会9月份的会议记录,我才知道原来李先生也是我们同安人,同时也是会馆一位资深的会员。安息吧,李木源乡贤。  The Remembrance of a Magnanimous Elder, Kindred Lee Bock Guan  Chiang Lay Kim Mr. Lee Bock Guan was born on 29 July 1945 and passed away on 29 August 2015 at the age of 70. He served at the Singapore Buddhist Lodge for over 50 years and held …

与外宾交流

会馆组团参加砂拉越乡会银禧庆祝晚宴

我会馆9月中组团飞赴古晋,参加砂拉越金门会馆成立25周年银禧庆祝晚宴,共襄盛举,加强两地乡谊。  这是我会馆第40届理事会在今年7月成立后对外的第一项活动,代表团由新上任主席张子杰率领。  会馆这次在接受邀请时,正值改选期间,结果诸多耽搁,多亏总务沈武平积极推动,最终才得以顺利成行。  沈武平在接受《同安网站》访问时表示:“乡会之间需要多加交往,互相见面,这样才能达到加强乡情、巩固乡情的目标。”所以,尽管日程忙碌,他仍大力推动,终于看到成果。  武平这回堪称风尘仆仆,9月上旬他刚代表会馆,前往厦门参加一年一度的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回国不到一星期,又马上收拾行李,加入东马之行。  这次的古晋行,除张子杰与沈武平外,成员还包括副主席陈皆成、副总务陈汉栋、正副财政曾英庭与林成基、国际关系股长朱长辉和康乐副股长林永吉,部分理事的妻眷也随行。  首次担任团长的张子杰主席同意“见面三分情”的说法,因此,他这回决定亲自带团到古晋访问,希望加强新马两地乡会的情谊。  他表示,这次古晋行,确实达到目的,促进了新马两地乡会的乡谊,两地乡亲面对面寒暄,格外亲切,而东道知晓有客专程飞来,更是感觉光彩。  另外,在遇到同安的乡亲时,彼此也有机会,就来临的世界同安联谊大会事务,简略交换意见。  张子杰说:“作为世联会的永久秘书处,这样的交流,有助咱们会馆把永久秘书处的工作做得更好。”  世界同安联谊大会定12月2日到4日在厦门同安区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海丝路 同安情”,这次大会也将推选出下一届大会的主办地。  团员之一的林永吉也表示,这次出访,在四天三夜里,能够与乡亲同行共餐,感觉特好。   林永吉7月受委为康乐副股长,这是他第一次随会馆活动出行。  他说,出访也有机会结识其他乡会的乡亲,了解他们的乡会组织,尤其是看到他们的青年团与妇女组,组织力强、工作十分热情投入,因此,收获很大。他对砂拉越东道的盛情招待,也留下深刻印象。  他说:“他们的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砂拉越金门会馆的银禧庆祝会,分欢迎晚宴和正式晚宴两场,分别在9月18日和19日借古晋一家中学场地举行,出席的还有西马与新加坡的乡亲团体,宴开数十席,盛况热闹空前。  代表团借这次出行,还顺道安排旅游活动,畅游古晋多个旅游胜地,包括砂拉越文化村、鳄鱼园、妈祖庙、周末市集、马中友谊花园等等,一举了解这个东马城镇人民的生活习俗。   (余经仁稿于2015年9月底)

人物专访

‘援助朝鲜’的男子—第39届福利股长蒋援朝

蒋先生是在1950年,朝鲜半岛发生内战的那一年, 在中国福建省同安县马巷的曾林村出世的。 就如所有新生儿一样, 他对自己的命运一无所知, 后来取名‘援朝’。     为他取名的,不是他的父亲, 而是一名驻扎在他家乡的解放军 。当天,该解放军经过他家门前,得知这宝宝还未取名,而看到一幅门联写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就建议为他命名‘援朝’。      蒋援朝是同安会馆交际股副股长。他是在九岁那一年同家人移居新加坡。虽然名为援朝,但他却从未涉足朝鲜,而由于生意需要,他倒是曾前往南韩。         援朝是拥有悠久历史的东亚洋行的董事。其主要生意是经销多类机械及全套生产设备给各种制造业,如电缆制造业(包括光缆),塑胶业及纺织业等。公司分行遍及马来西亚、泰国、中国和印尼。日理万机,经常来往于东亚和东南亚,援朝面对的压力也不小。而他就是靠网络上的笑话给自己解压。     好些会员可能没见过援朝,但收过他的笑料电邮的会员应该不少。‘发电邮,对方可以在空闲时才看。那些不想收取电邮的朋友,可以回电邮通知我。’援朝说。      就象笑料电邮带给人欢乐,援朝脸上总是挂着令人舒畅的微笑。身为两个孪生姐妹和一个儿子的父亲,援朝的另一个解压方式,就是和家人一起健行。肯特岗、樟宜码头海边步行道、武吉知马山、乌敏岛仄爪哇、南部山脊、麦里芝蓄水池、双溪兀洛等自然保护区,都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健行不只帮忙舒解压力,也可以促进家庭凝聚力。况且,树木花草散发出来的氧气,叫人心旷神怡。’除了保健养生,援朝也喜欢观赏沿途的风景和动物,包括不知名的鸟儿,奇花异草,及参天古树,小动物如松鼠以及不经意遇见的大蜥蜴。      在时间许可时,援朝尽力参与会馆活动。虽然深知会馆要吸引年轻人不容易,不过,援朝还是认为,应为正在求学的会员或其子女 ,开办由会馆津贴的补习班,以协助及改进他们的学业;从而吸引年轻会员来会馆聚首。长远来说,对吸收年轻会员加入会馆应该会有一定的帮助。‘真的不容易。我们需要热心的年轻人参加会馆活动。而我们也需要更多愿意对会馆作出贡献的会员。’ 援朝深有感触说。 The man ‘in aid of Korea’ This  Singaporean knew nothing about his fate when he was born to the Chiang family in Zenglin Village, Fujian province …

会员博客

趣谈闽南语“阵”

余经仁  原刊于《联合早报》 新加坡福建会馆为庆祝成立175周年,特别制作了一首闽南语歌曲《福建人,做阵行》,身为喜爱闽南语的闽南人,感觉十分有味。  “做阵”在闽南语中,是一起或结伴的意思,例如,大家“做阵”去旅行,就是说大家结伴一起去旅行。“做阵”有时也说成“斗阵”(tau tin)。  不过,“做阵”显然是指大动作,如果说,我们一起来吃饭、一起吟诗,闽南语倒是说成“相合”(sang kap)来吃饭,“相合”来吟诗。  讲到“阵”,也许是因为福建省大人多的缘故,福建人对它是特别”敏感”。  翻查手上的《厦门方言词典》,它就收集有一个关于“阵”的谚语词条——“输人伓输阵,输阵否看面”,或是“输人伓输阵,输阵鸟屎面”,谚语中的阵与面,在闽南语中有押韵,十分传神。“伓”(me)意思是不要,“否”(pai)是不好,也就是说,如果因为人的水准素质不够而失败的话,那无所谓,但绝对不能输在阵容人数上,不然就非常没有面子。  以此论断,如果有什么活动,潮州人、广东人都参加了,那么一定少不了福建人,而且要人多势众,争出面子来。  闽南语的“阵”,也是风雨的量词,例如吹来一阵大风,但这里的“阵”,闽南语念成tsun,它比汉语境界更高,因为意思不同,出现变音。  另外,阵也用在时间上,例如什么“时阵”(si tsun),意思是什么时候,现在是“即阵”(tsit tsun),那时是“迄阵”(hit tsun)。

人物专访

无私奉献四分一世纪 林树南主席功成身退

文:余经仁   对林树南来说,过去20多年,尤其是当了主席职位之后的那10年,会馆几乎就是他的第二个家。   三不两天,有空没空,他一定会到会馆来,查询各项活动、书信往来、督促开支收入。至于主持会议、接待外宾,即使是学校学生来访,他都确保自己在场,从来没有缺席过。如果组团出访,不论近程远途,他同样不辞劳苦,亲自要领队担任团长。   林树南说:“同安会馆上世纪在老主席孙炳炎先贤的领导下,就已建立起名望,90年代后还获选为世界同安联谊会的永久秘书处,这个先辈们努力争取到的声誉得来不易,我们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所以,在接替主席一职后,我始终是战战兢兢,唯恐不能做好分内的工作,为此,再辛勤也要坚持。”     林树南今年7月在退下主席位后接受《同安网站》的访问时,说出了他这些年来在会馆勤奋工作的原因,也细诉了这段期间工作的苦与乐。   林树南是在1991年加入会馆理事会,从查账做起,之后受委为财政、副总务、副主席,到2005年时获推选为主席,随后连任四届,一直到今年7月理事会改选时,他以年事已高为由,决定退位让贤;林树南今年高龄81岁。   他透露,在担任主席期间,最让他欣慰满意的,是理好会馆的财务,也就是确保会馆的财政状况稳定,甚至是取得健康成长。   当他在1995年接手财政职务时,会馆的基金仅存数十万元,那时还要偿付会馆大厦的贷款,眼看就要出现危机。幸好,在勤俭持家的理念下,积蓄稳健增长,到今年年中时,会馆转成有多达上百万元的累积盈余,基金总数翻了四番,明显的是宽绰有余。   这个中的原因,主要是会馆大厦的楼房全数租出,给会馆带来可观的收益。当中,会馆又将资金选择存入高利息定期,从中又利上加利。  其次,则是上世纪末时,他发现税务局对会馆征收了原可扣税的开销费用,这是不合条例的。于是,他连同会计师提出上诉,最终成功索回了额外缴付的106万元税金。换言之,是替会馆“赚”了百万元。  能够从税务方面省下大笔税款,绝对要归功于林树南的专业。原来,林树南是自学簿记成功,后来更创立簿记公司,成为自己的事业,这让他对账目一事,格外细心敏锐,最后也让他给会馆立下汗马大功。    林树南也说,由于在会馆服务多年,加上当年孙老主席亲自牵引,他与各地老一辈的同安乡亲们都建立深厚交情,彼此惺惺相惜,互相尊重,这间接促使了同安乡会之间有更深的情谊。看着同安乡亲关系日益紧密,让他老怀特别告慰。   他说,去年12月会馆访问马国的巴生与吉胆岛,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因为他亲自带队出访,印尼同安互助基金会总会长魏耀坤乡亲也愿意带领基金会的理事一起同行。   “这使得这一次的访问,变成了新马印同乡会的大交流,意义深长非凡。”   同样地,因为“辈分”的关系,去年10月他率会馆组织的参访团回乡访问时,就受到厦门市、同安、翔安与集美各区的重视,获得高规格的接待,使得回乡之行,深具代表性,收获良多。   不过,随着年事渐高,他坦言,这些年来,开始力不从心,事事无法亲力亲为,结果许多应酬活动,都得托付副主席等人协助参与,最终让他萌生退意,希望急流勇退,这是让他感到最痛楚的一件事。   对于会馆事务,他表示,有人的地方,难免要有纷争是非,但是,身为领导,只要处事公允无私,不偏不袒,那基本上就能“化干戈为玉帛”,也无愧于人。   展望未来,林树南说:“会馆已经走上轨道,尤其是这些年来,陆续引进能人和年轻人,往后,会务相信会更上一层楼,而年轻化进程也会顺利延续下去,所以,我是可以放心交棒了。” 受委会馆会务咨询   另一方面,鉴于林树南对会馆贡献极大,也需要他留下继续给予指导,会馆新一届理事会在本月21日举行的理事复选会议上,一致推崇林树南担任会馆的会务咨询,这也是我会馆的第三位会务咨询,另两人是苏日里与王金榜乡长。我会馆另有一位郭令裕是荣誉会务咨询。林树南也是我会馆产业信托人。     (稿于2015年7月底) 图片说明: 1:今年7月会馆召开会员大会,林树南(中)主持大会。2:厦门市统战部长黄菱率团访问我会馆,林树南(左二)亲自出席接待。3:圣尼格拉小学学生今年5月来访,林树南一样到场接待,代表会馆接受学生赠礼。4:今年会馆举行新春团拜,林树南上台给醒狮送上红包。5:去年12月出访吉胆岛,林树南(右一)与魏耀坤(右二)同行,促成一次新马印同乡会的交流,左一二是五条港同安联谊会正副会长郭文进及苏记。6:同安世联会去年底在我会馆举行扩大会议,林树南(中)主持会议。7:林树南(左六)去年10月率团回乡参访,会见厦门市外侨办洪成宗主任(左七),获得高规格接待。

人物专访

拥有国际观的叶鹏飞

余经仁   叶鹏飞两年前加入会馆时,会务咨询王金榜是最感欣慰的了。   他说:“我平常就在报纸上阅读他署名的评论和文章,他文字功力深厚,立论精辟独到,具有深广的国际观和敏锐的视角。他时常也引经据典,看得出他博览群书,学识丰富。   “我们能够把这样的人才引进会馆来,借助他的专业知识为会馆和乡亲服务,实在是咱们的福气!”   金榜乡长对鹏飞的这一番评语,没有太大夸张,48岁的鹏飞,工作25年,超过10年是派驻在海外,他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经历。   原来,1990年大学历史系荣誉班毕业后,鹏飞的第一份差事,是在我国外交部的礼宾司。三年之后,他获得外交部遴选,赴日本参加外务省开办的日文课程,在东京学习了九个月。   回返新加坡后一年,他就派驻我国驻东京大使馆,出任二等秘书,长达三年。   1998年,他调回新加坡,在外交部负责中国事务。隔年,他弃官从笔,加入《联合早报》当新闻记者。一年后,他获派担任台北特派员,三年后又再调任北京,为期四年。2009年,他从海外回归新加坡报社,担任评论员至今;评论员职务相当于报社的主笔。   因此,这些年来,在职场上的磨练与阅历,加上通晓中英日三语,培养了鹏飞具有尖锐的洞察力和国际观,办起事情,更是先后有序,有条不紊。   鹏飞在接受《同安网站》的访问时表示,过去工作,忙忙碌碌,而且大半时间在国外,身不由主,现在基本上是稳定和安定下来,因此,想到做些事情,借以回馈国家社会。   “两年前,会馆正在物色乡亲,也就义不容辞报名加入,希望能为会馆出一点力,为乡亲谋福利。”   加入理事会后,鹏飞受委为文教干事。这两年,他参与好多工作,例如接待来访的圣尼格拉小学生,为学生讲述我们先辈从中国南来的事迹、负责撰写杰出会馆比赛的报告书、修饰会馆的常年会议报告书等等,都把事情处理得妥妥当当。此外,对于会馆对外的一些事务,他也能够以大局为重,提出有见地的看法与建议,给会馆提供了宝贵的咨询,贡献不少。   鹏飞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夫人是学校教师,两名女儿分别是17岁及15岁,也都有乃父的气质——品学兼优,好学不倦。长女叶瞳就读于莱佛士初级学院,幼女叶馨则在莱佛士女中,她们也都是会馆的奖学金得主,当中叶瞳还积极活跃于会馆的青年团活动。      (稿于2015年7月初) 照片说明: 1:圣尼格拉小学生今年5月到访我会馆,由叶鹏飞(正中)主持讲座,讲述我们先辈从中国南来的事迹。2:主持讲座后的“作业”时段,叶鹏飞与学生打成一片。3:叶鹏飞(右一)去年底参加我会馆主办的世界同安联谊会扩大会议,与另外两名年轻同人洪健凯(左)及陈汉栋合影。4:叶鹏飞一家人在东京度假,享受美好家庭生活。

会员博客

告别勿洛食阁

我会馆总务沈武平在勿洛经营的食阁,6月底将约满结束营业,结果让同乡友好掀起怀旧风,纷纷到食阁举行告别晚宴。   过去八年,武平在勿洛北2道第412组屋经营的“悦华”食阁,曾是许多乡亲友好社交聚餐的地方,大家对食阁的环境与摊位,都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里的美食有西餐、素菜、煮炒、泰国餐、烧腊等等,价格大众化,因此,它平时就吸引附近许多居民和老饕前来用餐。   5月31日晚,武平的一班朋友,趁佳节前夕最先登场,在食阁聚会并享用晚餐。   这班朋友,曾与武平同游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和龟咯、泰国的甲米和合艾,他们后来也多次选在食阁聚会进餐,彼此建立深厚交情,对武平放弃经营食阁,大家也深感惋惜。为此,在食阁结束营业前,决定再来一次聚餐。   当晚的惜别晚宴,气氛热烈,美食当前,大家大快朵颐一番,饱后,再来一轮红酒,人人兴致更加高昂,或回忆旅途上的趣事,或谈古论今,乐在其中,一直到晚上10许,这才尽欢而散。当晚,沈武平与夫人黄完乡亲也亲自接待前来用餐的好友。   据武平透露,由于当局规定食阁业主,往后不能假手别人经营,作为“二房东”,他不符合条规,眼看6月合约期满,于是决定结束业务。   武平上世纪80年代从家乡南来新加坡时,最先当建筑技工,后来看准时机,转战餐饮业经营咖啡店,果然成绩不错,加上他长袖善舞,食阁从一家开到三家,使“悦华”品牌成为了本地的连锁食阁集团,勿洛这一家就是集团的第三家食阁。   在结束勿洛的业务后,武平的另外两家“悦华”食阁,照旧在红山一带的德普路营业。   (余经仁稿于2015年6月初,尹伯佳摄影) 图说:     1:乡亲友好听闻“悦华”勿洛食阁就将约满结束营业,专程赶来举行告别晚宴。 2:沈武平(左四)与夫人黄完(右三)亲自接待前来用餐的好友。 3:“悦华”勿洛食阁结束营业在即,友好举杯预祝沈武平夫妇(中)物色新地点发展,再开创事业。 4:告别晚宴惜别气氛浓浓,黄完忙着拍照,希望把这一刻留为永恒。     5:6月6日,会馆的一批老中青会员,左起戴文雪、林丽平、林俊融与戴清铁在食阁餐聚后,与沈武平(右一)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