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捉人记VS捉蛇记-第39届财政股长陈皆成

年龄:属鼠 职业:华侨证券行经纪  婚姻状况:已婚  爱好:打高尔夫球、收集匕首、古玩、园艺,含饴弄孙。 座右铭:信、品。讲求信用、品德,可以从打高尔夫球或进行股票交易看出一个人的信、品。 会馆活动:曾任两届财政,现任福利股长,把高尔夫球带入会馆,主办数届孙炳炎杯及主席杯高尔夫球赛。 会馆渊源:60年代念小学时,已随同安会馆互助部发起人、伯父陈剑看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马六甲的同安会馆活动,也为会馆筹募义款,并曾在会馆大堂见证会员的婚礼。 曾任职于同安会馆前主席孙炳炎创办的森林集团多年。1988年,在前总务杨松鹤的游说下,经前理事林成福推荐,跟开裆裤玩伴,也是第36届交际股长曾英庭一起加入同安会馆。 除暴安良我有责     身材壮硕的陈皆成,早在就读南洋大学期间,就已经学习台拳道,还获得褐黑带(比最高段数的黑带底一级)。国民服役期间,他选择部分时间服役,并加入镇暴队(俗称的红车),而且一呆就是12年。这期间,他学会基本的制服敌人的方法如双臂反锁,并学会使用一些特别武器。 不敢上巴刹     接下来11年,他加入如切警察局担任自愿警察,退休前是助理警监。那时,除了负起邻里巡逻任务外,他也在樟宜一带取缔非法赛车活动。非法赌马在当时也是比较猖獗的。皆成就时常在东部巴刹一带取缔非法下注活动。不过,由于担心赌徒和庄家认得自己,所以每扫荡一处巴刹后,皆成有一段时间都避免出现在同一个巴刹。又因为他负责的,都是住家附近的东部巴刹,所以那一阵子,他不敢上巴刹。     那时候,每逢星期六,皆成的太太会带孩子上马林百列图书馆。皆成则会到附近的职总平价合作社买添购食品和日用品。一次,皆成的太太和孩子从图书馆出来,要等皆成驾车接他们一同回家,不过,等了好久,还是不见人影。待皆成出现时,身上穿的,却是和他出门时不一样的衣服。 抓人记     原来,皆成逛超市时,看到一名高头大马的马来男子和两名跟班,三人各自从架上拿了两瓶XO,塞进腰间若无其事就走。皆成和超市督工同时看到这一幕,两人互打眼色,表示要合力对付小偷。说时迟,那时快,皆成一个剑步奔到男子面前,出示拘捕令,在男子还未来得及反应时,立刻将他双臂反锁,同时抓住他的头发不让他反抗。这时,另一名在场的马来男子自动协助皆成确保小偷不会溜走。超市督工则打电话报警。     皆成说,小偷高大硕壮,还有两名同党,身上可能有武器,他其实也不是不怕的。只是仗着自己是执法人员,加之对方做坏事心虚,皆成喝令他停下时,必须先下手为强,更要挫对方的锐气,否则,皆成说,他可能随时被对方打倒。     警方到来随即把小偷们带走。由于皆成听说扒手的一群同党在停车场另一端接应,要去接家人回家的皆成,怕同党认得他,跟上来,有危险,所以赶忙溜回自己的车子,把车子驾回家,换了衣服才再赶出门。   ’老鼠’抓蛇     抓人具有挑战性,抓蛇也同样刺激。当时作为自愿警察的皆成,需要定期在晚间开着警车巡逻。一次,他接到报案,说有人家里出现了一条大蟒蛇。皆成一车四人抵达月眠路后,发现蟒蛇长三米,立起来比他们任何一人都要高,蛇身象人腿一般粗。糟了!他们当中,没有人有捕蛇经验,也没学过抓蛇。不过,身为警务人员,哪能说“这种事,我不会!”只好硬着头皮上阵。这时,另外三名同僚竟然异口同声说:“我们属鼠,只会被蛇咬,不敢抓蛇。”皆成听了,又好气又好笑,皆因他也属鼠!四只老鼠,总不能败给一条蛇!“四鼠”勉为其难,有者拿木棍压住蛇头,另一些则驾车回警局拿捕蛇棒。最后大家七手八脚,才终于把蟒蛇给抓住,然后又是百般折腾,才将它放进麻袋里。     而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召唤警察抓蛇的人家,正巧是同安会馆已故互助部产业信托委员彭文服先生!     加入会馆,皆成有感于先辈们出钱出力,无私服务的贡献精神,也喜欢同安会馆大家庭互助关怀、亲切浓郁的乡情。皆成希望年轻一代,也能当仁不让,挺身而出,勇于接下先辈辛勤耕耘的棒子,让同安精神,代代相传。 撰稿:林丽平英文翻译:刘道炜 Man and Reptile Capturing Age : Born in the year of the rat Occupation : OCBC Securities broker Marital Status : …

人物专访

从建筑工人到咖啡店老板-第39届总务股长沈武平

沉默寡言,带点腼腆,是51岁的沈武平予人的最初印象。不过,曾经和他共事的人都知道,他话虽然不多,却是很肯做事,而且答应下来,就会做到。     记得一次同安会馆举办划船活动,武平和太太都报名参加。活动当天,只见他提了两个大桶,一路步履蹒跚从停车场走到蓄水池边。我约莫知道桶里有冷饮和冰块,但不知道有多重,我试提了其中一个桶,结果双手根本拿不起来。那两桶饮料,是武平自愿报效的。之前,我根本没有要求他携带饮料。     又有一次,理事们到民丹岛开会,回程时,副产业股长洪旭拉了一辆手推车放高尔夫球具,也让大伙儿放行李。武平肩上扛了重重的高尔夫球具,我们叫他卸下放到手推车上,他看了看手推车,像似担心我们的行李不够放,他摆了摆手,开心地扛着高尔夫球具离去。     第一批中国建筑工人 1985年,武平离开不舍的父母,只身前来新加坡当建筑工人。他也是第一批前来我国的中国外劳。抵达后,他被分派到四美一带建造政府组屋。签了两年合约的他,希望赚到钱后就回家盖房子。     1987年,武平合约期满,加上当时中国建筑工人和资方出现纠纷,沈武平也就没有续约,回到同安老家,除了成家,娶了贤慧的太太,他也开始在一家台湾人开的公司当业务员,跑遍中国南方各大城市。     业务员工作辛苦不在话下。1991年,武平和新加坡再续缘。他回到新加坡,在另一家建筑公司当劳工,这次,他负责建造巴西立的组屋。     两年后,机会来了,他当起副承包商,为建筑公司生产混凝土模板。他的工作准证,也从两年换成三年。不久后,他申请永久居民并且获批。 成永久居民 赚第一桶金       1994年,他当起主承包商,生产预制混凝土模板,还成立了‘科艺建筑公司’。承包建筑材料,让他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1998年,他承包国立大学学生宿舍的建造工程。 2003年,他也从中国入口运动鞋,不过,这一行赊帐情况严重,让他决定放弃这盘生意。不久,武平将中国产品如电池、轮胎、太阳能热水器,以及具有保安功能、装了遥控电波的皮箱,入口到南非的尼日利亚。以皮箱为例,皮箱厂价大约是850人民币,卖到尼日利亚可以赚上十倍的数目。不过,由于当地治安差,家人担心武平的安全,武平只待了两个月便回到新加坡。       2003年,武平在樟宜尾标得一个工程,建造污水处理厂。工程虽然顺利交货,不过,因为碰巧遇上经济危机,建筑业受到打击,武平在收钱方面却困难重重。 危机成转机 换跑道泡咖啡       2005年,饱尝建筑业难回本滋味的武平,决定转换跑道。恰巧这时他听说咖啡店生意似乎可以做。武平毅然租下宏茂桥五道的一家咖啡店,还花了5万元装修。当时,武平在外人眼中是疯子,因为之前咖啡店的生意并不好,武平本身也没有经营咖啡店的经验,冒冒然花大钱装修,难怪不被看好。后来,事实证明,武平的眼光是对的。     咖啡店生意好,其中一个原因和所售卖的食物有关。一开始,武平便和买西餐的Botak Jones合作参股,Botak Jones生意好,自然带动咖啡店的生意。双方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作,生意越做越好。不过,大约一年后,合约到期,店主眼见咖啡店生意好,要拿回来自己做,武平无奈被迫搬迁。这一搬,就搬到勿洛二道第412座组屋,也就是目前武平的其中一家咖啡店。     武平的另一家咖啡店,坐落在红山附近的德普路工业区。这家咖啡店之前相当老旧,武平于是砸下20多万元装修。和勿洛咖啡店能容纳60张桌子比起来,这里更是大了一倍。由于店里售卖的食物多样化,而且同样有Botak Jones西餐,加上附近上班族和居民常来光顾,和之前比较,咖啡店生意进步不少。     说起当初何以大胆投资咖啡店生意,武平说,他当时手上有几万元,虽然说钱也是辛苦赚回来的,不过,不需同银行贷款,胆子也就大了起来。反正他打着亏了也就是这些钱,最多重新再来的决心,便毅然做去。     武平坦承,当初自己也没把握。但事实证明,武平的眼光不错。如今他的生意都上了轨道。问武平他的经营秘诀,谦虚的他只是说,自己幸运。其实,除了幸运,胆量也少不了。再问一下武平,他说人缘也重要。如何同八方人流沟通,其实是一门大学问。当然,要运气找上自己,首先自己就得努力。这方面,扛起高尔夫球具的武平,一点也不缺。 撰稿:林丽平 From a Construction Worker to a Coffeeshop Boss …

与外宾交流

改变组屋设计 保留传统文化-第39届副总务股长洪旭

从小洪旭常听祖父洪允森回乡探亲的故事,而且又受教育于福建会馆与先贤陈嘉庚所创办的南桥附小和华侨中学, 深深的体会到早期先贤南来新加坡的“互助精神”。因此对他来说加入会馆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2005年跟随父亲前理事洪中克,参加会馆的世界同安联谊会,回乡探亲,并在同一年加入同安会馆成为会员。不过,见到祖屋祖坟的过程,却让他感触良深,觉得有些事不能遗忘,有些历史必须传承,便决心有机会的话,服务会馆。     洪旭是在2007年成为会馆理事,担任产业股干事。他曾是建屋发展局建筑师,目前是私营化的盛邦的副总裁(建筑)。在建屋局任职期间,他设计了不少于一万个组屋单位。其中一项较新、也让他比较满意的作品,是位于榜鹅新镇临原坪Edgefield Plains第111到118座组屋和停车场。这个项目除了获得建筑设计奖之外,也竖立了洪旭为邻里居民设计的不锈钢雕塑。     以红、蓝、黄三色加上两个暗色不锈钢环串起来的雕塑,要表达的是家庭凝聚力。 红、蓝、黄分别代表父亲、母亲和孩子。洪旭希望住在临原坪的家庭,都能和睦共处。其实,临原坪的这几座组屋,细微处都显示出“串”的设计特色。像第112 座组屋的牌坊,便用了帆船桅杆具有的串连的特色。另一个设计特点,是凸显风帆的抛物线弧形设计。这里的每座组屋都以不同的花朵命名,如玫瑰、茉莉、长春藤等。这些花朵造型也出现在组屋牌坊上。洪旭也将中国古建筑设计特色’移步易景’用在临原坪的设计上。象组屋墙壁挖出一个梯形洞口,透过洞口便可以看到外头的风景,景色随步伐移动而转变。当然,建筑设计不只具有审美价值,好的设计也具有实用价值。象洪旭设计的几栋组屋,窗口便使用了两层的遮蔽板,能有效遮阳挡雨,无论阳光从哪个角度照射,都能充分蔽日。         有些东西得破后重建,有些则得保留发扬。洪旭最初是在私人企业就职,后来有感于当时的组屋设计过于刻板,希望作出改变,同时觉得加入政府部门,通过改变组屋设计,带给更多人美好的生活。     事业上,洪旭希望自己的决策,能惠及更多人。如今成为会馆理事,他希望能协助保留珍贵的会馆文化,因为历史是需要刻意保留传承的。作为建筑师,他希望可以在产业方面,尽自己的能力给予会馆协助。譬如逐渐老旧的会馆大厦需要翻新,如何在不乱花钱的基础上,让会馆呈现一番新气息。     小时喜欢绘画,后来对建筑设计逐渐产生兴趣,终于成为建筑师。如今洪旭闲时喜欢拍照、参与室内设计、打高尔夫球。对 50岁的洪旭来说,如今另一个可以让他用心的地方,恐怕就是为会馆做点事,虽然他知道,参与会馆事务,有时可以挺烦,不过,按他的话:”如果人人都怕责任,会馆就无法持续。”     洪旭之女洪晴曾同父亲与祖父回到同安澳头,有感而发,写下英文诗 A Trip to Grandpa’s Hometown – Aotou,此诗也存放在我的博客中。 撰稿:林丽平 The Man with a Design Mission  Since young, Ang Shiuh has been listening to stories about his grandfather …

人物专访

把酒欢歌娱人娱己—第39届副主席汪家裕

 ”若要讲博感情,我是世界第一等。是缘分,是注定,好汉剖腹来参见。” 《世界第一等》         “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他乡没有烈酒,没有问候。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 《九月九的酒》     如果你在同安会馆的聚会上听到其中一首或两首歌曲,那大半是会馆副主席汪家裕的歌声。别以为他只会唱流行歌曲,唱起京剧来,他也一板一眼的。     乐观开朗,是汪家裕给人的印象。在聚会上,他总是能够轻易把气氛搞热。爱唱歌,爱喝酒的个性,让他轻易结交朋友。     其实,汪家裕每天都和酒脱离不了关系。他承接家族生意,批发中国酒。从祖父开始,到他的手可说是第三代了。孩子们都没有承接他的生意,他也看得很开,觉得该让年轻人自由选择。 他在80年代家族生意上了轨道后,便决定把部分精力,投入社团活动中。目前他所参加的社团,少说也有七八个。他自己笑说,一些社团是因为父亲曾活跃其中,现在要脱身也脱身不了。         汪家裕的父亲汪国成,曾出钱筹建同安会馆大厦,汪家裕当年加入会馆,也获得当时主席孙炳炎的照顾,并先后担任交际、福利、产业、财政和副主席。     拥有丰富社团经验的汪家裕坦承,要搞好社团活动不容易,要长期维持社团活跃,更是必须有股傻劲,真要计较就做不下去。 或许,笑看人生,正是汪家裕待人处世最好的诠释。 林丽平撰 Let’s drink, sing and be merry If you attend any of Tung Ann District Guild’s functions and hear Hokkien songs related to wine and brotherhood, it is …

人物专访

虫草出名得感谢鸡精-第39届副主席林蔼能

同安会馆有一些理事属于书生型,予人文质彬彬的形象。副主席林霭能就是其中一位。从事保健品业务的他,在91年由另一名副主席汪家裕介绍加入会馆。     不知是不是因为常吃保健品,还是遗传因子优良,很难叫人相信林霭能已经60岁。访问他当天,看见他的办公室桌子上摆放了很多瓶瓶罐罐的保健品,我就笑称一定要吃保健品,才能像他一样保养到家,结果他说那些保健品是一年前才开始试吃,而霭能的白皙容颜不是一年前才有,所以证明非桌上保健品的功劳,而得归功于我没办法“偷师 ”的遗传因子。不过,这时霭能又说,蜜糖他倒是常喝。呵!我又有救了!     提到蜜糖,提到保健品,不能不提虫草鸡精。60年代,本地人只认识白兰氏鸡精,对虫草并不熟悉。霭能说,是他的父亲与叔叔,最早将虫草与鸡精结合,介绍给本地人的。看来,虫草从当年默默无闻,到今天身价百倍,其实还得感谢鸡精的提拔!     说到鸡精,这个名词和概念可说是十分“洋派”的。霭能说,当年白兰氏将鸡精引进本地,才开始有了炖鸡汁等于鸡精这个概念。跟中国人说鸡精,他会以为是炒菜用的鸡精调味块。也因此,要将滋补产品鸡精打入中国市场不容易,除非在名称上作出改变。目前,除了香港因为受英国殖民地文化影响,对滋补的鸡精并不陌生外,广州因为接近香港,多少也能接受鸡精外,中国其他地区都将鸡精当成是调味料。文化差异可见于此。         要开拓保健品的市场,首先就必须解决文化差异。为了开拓马来同胞的市场,霭能在中国的生产获得回教徒食用准证的生鱼精,据说还卖得不错。接下来,霭能希望能争取将鸡精介绍给本地回教徒。     工作以外,霭能平时也爱唱京剧。和上一期本栏提到的另一名副主席陈木辉一样,均参加平社,同样演唱老生的角色,演过的剧目包括《借东风》、《将相和》以及《罢宴》。     除了唱京剧, 霭能闲暇时也喜欢品尝美食和美酒、宠一宠自己,或许,霭能养生的秘诀,正是懂得欣赏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保持精神愉快,所以人也特别年轻? Cordyceps and Essence of Chicken There are a number of council members of Tung Ann District Guild who look and behave like scholars, Vice President Mr Lim Ai Gin is one of …

会员博客

中小企业‘没钱’理财?

 中小企业‘钱不够用’?帐款难收?也会像人一样生病?中小企业的老板‘赚五毛,花一块’?是不是‘没有钱’,就不用理财了?可能,正是只顾眼前的想法让你‘受困终生’!  作者:戴文雪,本地中小企业管理顾问。曾在日本贸易振兴会新加坡办事处工作,后来转到工商银行,1982年被派驻日本东京芸芸众生年。后来大华银行收购工商银行,他在多个部门任职,当过分行经理。在银行工作20年,非常了解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和现状,也非常了解银行和中小企业的理财关系。2001年3月,加入SMI,希望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协助中小企业理帐上。  其实,企业和人一样,有时候也会生病,一个人的衰老,往往开始于双脚,而企业在经营与财务上的衰败,多数是因为现金周转不灵而引发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企业现金陷入困境也经常是管理曾忽视一些零星琐碎的事件,如不勤于收帐款等等。中小企业的老板们若能了解‘一条大船的沉没,往往始于一个小小的洞孔’,那将会大大的帮助他渡过迎面而来的许多困难。  自从亚洲金融危机在1997年爆发之后,我国的中小企业就一直面临着“钱不够用”的财务难题。造成这个财务难题背后的因素十分复杂,其中如:银行在贷款方面的过度谨慎,区域性的经济停滞不前,新抗美援朝产品的崛起造成了现有市场的竞争生态等等。企业很难去影响和左右这些外在性因素,不过本地一些同样在如此严峻困境下还经营得比较顺利的中小企业者,大部分要归功于他们在理财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知识。 我国的经济发展民意团和中小企业民意团在2005年发表一份报告中,曾突出了‘资金来源仍旧是本地中小企业所面对的最大难题’。民意团建议政府进一步开放本地银行业以及引进更多擅长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交融机构,他们甚至更进一步建议政府应该设立一家中小企业银行来解决目前中小企业抽面对的种种障碍。 不过,我个人认为,要搞好企业的财务问题,最恰当的人还是中小企业老板自己。本地中小企业最觉的现象是老板太依赖专业人士或银行经理来帮助他解决财务上的难题,这一点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上是不健康的。‘懂’财务和‘懂得怎样做’是两码事,作为企业的领导人,掌握一些基本的财务概念和知识总会对自己有帮助。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本地一些中小企业现金周围上遇到困难的主要原因有: A)生意量不足,再国上帐款难收,每个月都为现金流量出现赤字大伤脑筋,最终人好也拖别人的帐款。而那些没有银行贷款做后盾的企业,只好东借西借过日子了; B)为了开拓海外市场或设立海外生产线的企业面对资金周围不足的困境,他们面对的是,为了生存,必须从原本没钱可花的‘财库’里去找钱来做投资。有时候,好的投资机会和生意机会是有,可是‘钱不够用’; C)缺乏有效的理财知识:我见过一些年轻能干的中小企业老板,他们生意失败的败笔是在‘赚五毛,花一块’的恶习上。根据去年公布的全国理财知识调查报告披露,新加坡人的理财知识还有待改进。这是件令人啼笑皆非的评语,尤其是出现在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我国。据报道,有四成的国人因为‘没有钱’,所以对理财没有兴趣,这种没有钱就不必理财的令他们穷困一生的祸根。理财其实也不是件特别困难的事,只要你能量入为出,把钱放在能成长的地方,按这样的原则处理钱财,那你的烦恼就少很多了。 钱是生意人不可缺少的资源,尤其是现金,有人把现金比喻成企业的血液,其实严格的说,现金是企业的氧气,没有了它,即使在很短的时间里,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死亡。因此中小企业理财之道的万灵药应从有效的现金管理着手。一些有效的做法有: A)随时了解企业的可动用的现金,包括可使用的银行贷款额。企业老板应确保公司持有足够的现金来应急; B)经常更正应收帐款的记录,严格地执行追踪,帐款的工作,使之有进展。许多中小企业都有帐龄(Aging account)的记录和报告,但在追踪方面却很弱。当然没有人喜欢跟人讨债,但这是一件重要的事项; C)生意量不足时,少花一块钱,就等于多赚了五毛钱。如果企业的管理者能在缩减开支的时候,重新检讨现有的工作流程,有时会发现许多开支其实是不必要的。 我有一个客户最近把他的‘马赛地’轿车换成一辆韩国车,每个月节省了近一千元的开支。他把省下来的这笔钱聘请了一位销售员,听说业绩也改善了。 作者:戴文雪为新加坡同安会馆理事

世界同安联谊大会

第九届世界同安联谊大会在台北市举办成功

筹备历年、全球同安乡亲之间最重大的一项盛会——第九届世界同安联谊会,11月底顺利在台北举行并圆满落幕。       参加世联会的我会馆副主席林建和与总务沈武平两位同人,在12月初归来后接受同安网站的访问时表示,本届大会基本上已达到“同聚台北、敦睦乡谊”的宗旨。       来自世界21个国家地区的1100名乡亲,11月28日至30日出席了世联会,由于这是台湾的同乡会首次主办世联会,它更是促进了两岸交流,备受各方注目。       我会馆这次共派出近50人的代表团赴会,代表团由林树南主席亲自率领,其他主要理事还包括会务咨询王金榜、副主席汪家裕、张子杰、林蔼能、副总务洪旭、林成基、副产业股长陈汉栋、交际股长曾英庭、国际关系股长朱长辉及隨行秘书许红。在出席会议后,代表团的大部分成员,再续程到台南旅游五天,顺道了解台湾的民情习俗。       林建和与沈武平同人表示,在三天的会议中,我会馆总务除代表常设秘书处汇报第八届世联会的会务及第九届的筹备工作外,团员乡亲还有机会与世界各地的同乡们共聚一堂、把酒言欢、再叙旧情,加强了彼此间的乡情乡谊。乡亲聚首,乡音处处,更是让人倍感温馨。       在主办方的安排下,大家也游览了当地名胜,包括故宫博物院、中正纪念馆和艋舺,后者是同安人最早落足台湾的地方。此外,大会欢迎晚宴和开幕晚宴因分别在圆山大饭店和阳明山的中山楼举行,也让团员见识这两栋建筑的气派,这两者都是中国宫殿式设计,外观堂皇富丽,内部端庄典雅。       不过,林建和表示,尽管大会主办方在筹划方面力求尽善尽美,但仍然存有瑕疵。       他举例说,大会的会旗交接仪式,安排在开幕礼举行,就显得格外突兀。“如果可以安排在惜别晚宴才举行,那就更能增加惜别气氛。”       沈武平也补充说,像这样的仪式,除了交接双方代表外,大会却忽略了邀请常设秘书处在场見证,使得这个环节有欠庄严盛重。还好,后来经他提醒,仪式重复一次,总算把错误纠正过来。        两人因此希望,往后的主办团体应该谨记这一点,避免重犯这样的错误。       根据大会章程,这个五年二度的大会,下一届也就是2015年将重返家乡举行,到时同安区将肩负起主办大会的重任。不过,在大会举行前一年,世界各地同乡会的主要代表人,将齐聚新加坡的常设秘书处召开顾问团扩大会议,以商讨大会的主题和举办日期。       另一方面,王金榜同人在受访时也表示,这次他随团参加会后旅游,与乡亲们共度了一段美好时光。       他说,这次团员中许多是上了年纪的长者,包括有坐轮椅的乡亲,但是团员们在旅途上,都发挥团结友爱精神,互相照顾,互相扶持,让他留下深刻印象。       他说:“这肯定是咱们的同安精神!” (稿于余经仁2013年12月)

会员博客 刊物

马来西亚吉胆岛 螃蟹造就 “小桃源”

马来西亚吉胆岛 螃蟹造就 “小桃源” 马来西亚的吉胆岛,面积30平方公里,是大片的红树林和沼泽浅滩。辛勤的人们在浅滩上搭桥成路,把房屋架高建在高脚柱上,成了温馨简朴的家园。岛上有五条港湾,岛民都集中住在头条港的吉胆村和五条港村。     晋朝诗人陶渊明讲述有武陵渔人,误闯入桃花林,不期然发现那里“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交通,人们怡然自乐”,从此,桃花源成为幸福乐土的别称。无奈桃花源始终遍寻不获,结果让许多人有无限的期待与向往……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世间还真有一个像陶渊明所描绘的乐土,它,就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离巴生港海岸不远的吉胆岛(Pulau Ketam)。     吉胆岛是译自马来文的ketam,意思是螃蟹。一百多年前,这里盛产螃蟹,吸引了人们越海到这里捕蟹,最终在这里落地生根,荒岛从此有了人烟。     严格来说,吉胆岛不是岛,它30平方公里的面积,是大片的红树林和沼泽浅滩。不过,辛勤的人们在浅滩上搭桥成路,把房屋架高建在高脚柱上,就成了温馨简朴的家园。     吉胆岛有五条港湾,人们顺序地叫它们是头条港、二条港、三条港、四条港和五条港。目前,岛民都集中住在头条港的吉胆村和五条港村,二条港则有少数的原住民。全岛人口总数约为六七千人。 安宁祥和的气氛     从码头登上五条港村,马上就会让人感染到这里安宁祥和的气氛。村中的民居,沿着两三公尺宽的大桥从两旁建起。这些住家各自拥有小庭院,大门则敞开着,显然是随时欢迎邻人前来串门子,细说家长。     在这里,村人生活节奏显著缓慢,说真的,在这样的渔村里,肯定没有什么大事需要冲闯忙碌的,所以,走在街上,看到的人们总是一派悠闲,怡然自得。     人们无忧无虑的理由很简单,这里的村民八成是以捕鱼为生,这种靠天吃饭的行业,造就了人们快乐的天性,只要你愿意劳动,就不愁没有三餐,不必为生活而担心。     因为生活毫无忧虑,人们在这里都是安步当车,真要省一点脚力,那就骑脚踏车好了,脚踏车是村中唯一的交通工具,为此,这里完全没有交通阻塞,也保证没有空气污染,绝对是一片“净土”。 全村人一起行动     “净土”也可以引伸为治安良好,这里就只有那三几百户人家,大家都互相认识,罪案在五条港绝了迹,因为警察全无用武之地,村中不设警察署,警察对当地人来说,早已成为陌生的名词。     谈到捕鱼,五条港渔人的捕鱼作息方式,也值得一书。     这里的渔民出港时,是全村人一起行动的。这时,七八十艘的渔船,笛声齐鸣,连同马达声“毕毕啪啪”划空而过,一时蔚为奇观。他们到外海后,就集体扎桩下网,前后一周。这一周来,他们在船上生活捕鱼,顺道把主要是虾米和水母的渔获,就地晒成虾米干和水母干。一周后,渔家们再载着渔获回返家园,等待重新出发,周而复始,年复一年。     五条港渔民勤于出海,促使虾米产量占全国第一,虾米干闻名全马,游人到此,无不要顺手购买三五包回家。     由于人口稀少,五条港就只有一所小学——新民华小,全校有16名老师和160名学生。     这所小学朴实无华,充满乡土风情。当天到访时,从窗外一探课室,发现它仍沿用黑板和粉笔,墙上还贴着学生大楷的佳作。这幅纯朴情景,马上令人坠入到50年前儿时的回忆中。可惜的是,当天适逢公共假期,少了上课的学生,听不到小儿郎们的琅琅读书声。     五条港人安居乐业、无忧无虑、与世无争、悠然自得,这不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吗? …

人物专访

人弃我取 制造商机-第39届副主席张子杰

骑着这款赛车型摩托车的同安会馆财政张子杰,威风凛凛。不过,别让他信心十足的外表给骗了。他其实是不会骑摩托车的。     之所以信心满满,因为他是意大利品牌摩托车Ducati的新加坡代理商,对多个款型的赛车型摩托车的性能和部件了如指掌。     子杰和摩托车缘分很深。他的父亲是日本铃木Suzuki摩托车的代理商。到了他这一代,除了继续保有铃木摩托车的代理经销权外,他也看准时机,把欧洲品牌Ducati的摩托车揽括旗下。     七十年代,日本经济日渐崛起,日本制造的摩托车,价廉物美,深得市场青睐,严重打击了欧洲出产的摩托车,欧洲摩托车制造厂或倒闭,或缩小业务,子杰看准欧洲摩托车性能好,而且赛车型摩托车的市场根本还没有打开,便决定放手一博, 争取到有摩托车中的法拉利之称得Ducati赛车型摩托车的代理权。     摩托车向来被视为肉包铁,而危险度更高的赛车型摩托车,骑的又是哪些人呢? 这些价格不菲的赛车型摩托车, 是不是家境富裕的年轻子弟的”玩具”呢? 子杰说,他的顾客以30到40岁的人居多,不少是深谙机械原理的工程师,其中洋人占了一半。 年轻富家子弟倒是不多,因为他们的父母担心孩子的安危。 而一旦他的现有顾客群年纪变大,如过了40岁以后,往往会改骑适合跑长途的摩托车。     或许你会问,怎么马路上很少看到这类摩托车?的确,这类摩托车本来就属于小众玩意,加上本地道路短,交通灯多,车辆更多,这类摩托车车主,当然不会在这里骑他们的”跑车”,而是到邻近国家奔驰去。      子杰是通过曾是树胶生意伙伴,如今是同安会馆副主席陈木辉的介绍,加入会馆的。 曾负笈英国的子杰, 会加入传统的会馆当理事,跟他在中学接受华文教育不无关系。 我到他家访问时,发现他家的铁栏、吊扇、沙发,甚至是水池旁的石磨, 都是从被征用的老家搬过来的。 其中铁栏还是他父亲亲手设计的, 这些细节,不难看出子杰对旧物的情感,对传统的呵护。     子杰闲时会打打高尔夫球,品尝葡萄酒,和三几个好友跳国标舞, 问他舞伴是谁,他说当然是太太,否则很危险。平时不苟言笑的子杰, 让人看到他风趣幽默的一面。 Looking for undervalued businesses Riding this Ducati sports bike, the Treasurer of Tung Ann District Guild Mr Teo Choo …

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二 好好先生 树立好典范-第39届会务咨询王金榜先生

现年已过七旬的本会馆会务咨询王金榜先生,出生于中国厦门,自30年代随父移民至新加坡。在日本占领新加坡时期,当时大约十岁的他曾当过报童,也帮过父亲当过小贩,后经营五金和造船设备及零件等行业。     社区服务方面,金榜乡贤非常积极参与社群团体之活动。1953年他加入了圣约翰救伤队,参与勿洛的一个乡村区的水灾和河水山的大火灾的救灾工作,并获得新加坡首任总统尤索夫颁发的长期服务奖章。他也曾担任过爱同校友会会长及星洲鉴泉太极健身社副社长。     万事以和为贵,“无论乡亲或朋友都应该和睦共处、互相关怀、共同合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的吗?”这就是他的待人处事之道及口头禅。只要有空,他总是乐意参与会馆的活动或小组讨论。     历年来,同安会馆办得比较成功的活动当属颁发勤学奖励金了,同安子弟们获益匪浅,尤其是助学金部分,确实帮助了一些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同学,因此他非常赞同会馆尽量多颁发助学金,也多举办些文娱活动、讲座等,以吸引更多乡亲子女,尤其是年青一代的参与。     这就是我们同安会馆的“好好先生”王金榜副主席,祝愿乡贤一家幸福安康! A jolly good man-an exemplary Mr. WangBorned in Xiamen, China, Mr Wang Chin Pang, the 78 year-old Vice President of Tung Ann District Guild moved to Singapore with his dad in the 1930s.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the 10 year-old Mr Wang …